Friendship link
010-82562262 Friendship link
NEWS 新闻资讯
【新闻】CCIAD首席设计师张楠参与长沙规划展示馆“城市+规划公开课”
作者: 时间:2016-12-10


从左到右:曹亮功、张楠、李寒松、段江华

  

建筑资源再利用,不仅是一个建筑个体的课题,更是城市复兴的推动力。3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,中国城市取得了非凡的成就,但城市的高速跨越发展,也遗留和制造了众多城市中心的“被遗忘的角落”。开发土地与空间资源,怎样才能做到既能保护老城区传统风貌,又能充分利用文化产业资源,让“空间废墟”焕然新生变为“城市瑰宝”?

  

继上月长沙规划展示馆首期“城市+”规划公开课开讲后,第二期公开课再度上演,本期话题聚焦“建筑资源再利用”,来自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的曹亮功、李寒松、张楠3位建筑大师,携手湖南油画学会主席、湖南师大美术学院副教授段江华,共同探讨“空间废墟”变为“城市瑰宝”。本期公开课结合国内外的建筑实例,对各种资源的再利用方式进行探讨, 融合建筑与艺术交融跨界的角度重新定义这一话题。公开课现场,4位专家还与台下的规划、建筑设计师们展开积极交流探讨。记者特撷取公开课上专家部分精彩观点,与广大读者分享。

曹亮功:中国建筑寿命太短,造成资源浪费

  

中国的很多建筑寿命太短,每年拆除的旧建筑是新建筑的40%,有的投用不到两年就炸掉了。资源的过度消耗,带来碳的巨大排放,使城市市区记忆和个性。
  上世纪80年代,我国开始寻找“再利用”的道路,其核心是“修旧如旧,输能再生”,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,比如上海新天地、成都宽窄巷、上海苏州河岸等。
  经济因素是阻碍既存建筑再利用的障碍,建筑价值与土地价值比是微不足道。资源再利用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区别在于重利用和重保护,保护讲究复原,可以再现遗产,但不以假乱真;利用将就空间资源、结构资源、材料资源为当今功能服务;。两者一个讲文化,讲历史;一个讲经济,讲资源。
  适应性再利用的意义在于对既有建筑的最好保护,节约社会成本,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,城市更新和城市延续的途径。

李寒松:废旧空间加以利用可变废为宝

  

城市再生也叫城市更新,城市修补,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快,我们说城市的生长,关键要看它是不是有机生长。
  对比上海和伦敦两座城市,与上世纪30年代的图片相比较,伦敦还是过去的样子,上海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建筑如果没有了生活就变成一个布景,我们必须把生活留在这儿,原来的原住民最好不要赶走,能够结合在一起,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。
  有一些我们认为很糟糕的房子,怎么变成有用的东西?在建筑师眼里很多的构件都不是垃圾,它们几乎都是可用的,只要做一定的改造利用,变废为宝,就能变成非常好的建筑,东方卫视《梦想生活家》里有很多很精彩的例子。
  我正在参与长沙后湖改造,里面有一个农贸市场和两栋临湖别墅,我们没有拆除它们,而是保留其格局,加以改造,焕发它的新生,变成文创、工作室、咖啡室等。

张楠:新和旧是一个统一体,没有对立面

  

原来我们老是觉得一看到旧房子,都希望把它拆掉,然后重新规划建设,其实这是很片面的想法。我们认为任何材料都是自然造物,哪怕一栋房子只剩下一个构件,它也是上天赐予给我们的,我们怎样对它加以利用,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原理。
  资源如何再利用?这个话题在我们建筑业已经探讨了十几年。我们认为怎样用现代的技术把传统的历史遗留下来,或者我们有意地去张扬一些传统建造技术,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。
  废弃的空间、建筑、构件等,都带有某种记忆。这种记忆率先被画家知道,并做出了很多前卫的艺术作品。那么我们建筑师应该有义务来把这个我们认为废弃的东西变成瑰宝。新和旧实际上是一个统一体,不要把它变成一个矛盾体,它们没有对立面。

段江华:把后湖打造成文化产业基地

  

我是很意外地走进了建筑这个圈子。因为专业关系,我出国时间机会比较多,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对比,随着对传统文化越深入地了解,就越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危机,这种危机在城市建设上是得到充分的体现。
  因为我就住在后湖边上,2013年,我们提出要把后湖打造成一个文化产业基地,向文化艺术产业进军,成为一面旗帜。后湖周围是中南大学、湖南大学、湖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,也是湖南最有影响的三所高校,拥有将近20万学生,所以这个位置对长沙城市非常重要,而且与岳麓山一脉相承。
  后湖还有一个历史渊源,所有从湖南走出去的美术、设计、音乐界人士,90%都是从后湖走出去的,因为后湖原来有上百个这样的培训班。作为一个艺术区,人始终是第一位的。

图文来自:长沙晚报掌上长沙


上一篇:【旅游季】2016年千府“西游记”之欧洲之旅 下一篇:【获奖】CCIAD千府国际近日喜获“2016人居生态国际建筑规划设计竞赛”三项大奖